|
|
|
1987年:首次成功地将头皮组织移植到因外伤导致颅骨裸露的部位。这被认定为最初的毛发移植。 1926年:首次进行了头皮缩减术。 1931年:法国外科大夫Passot首次将带有毛发的皮瓣移植到秃发部位,创造了第一例真正意义上的毛发移植。 1939年:日本皮肤科大夫Shojui Okuda报告了他的毛发移植结果。他用针头在受毛区打孔,然后将毛胚植入孔中。该技术非常类似于现在的毛发移植技术。 1940-1949年:詹姆士-汉密尔顿大夫致力于男性型脱发的研究。他的研究有力地支持了男性型脱发与雄激素有关的理论。他还创立了至今仍然被大家采用的雄激素脱发的分型方法和各型的特征。 1960年:Norman Oretreich大夫因其60年代早期的研究工作建立了毛发移植的基础并普及了该技术而获得殊荣,他的有关论文发表于1959年。他创立了“供区毛囊优势”的理论。因此,毛发移植从枕部有毛区提取毛胚,然后移植到头顶和前额部秃发区。移植后的毛囊仍然保持其原有的特性,即雄激素不敏感性。 1970-1989年:毛发移植中引进了环钻取毛囊技术,但该技术的毛发移植缺陷是移植后的前发际线呈“稻草样”和“玩具娃娃头发”外观。而在毛囊供区则遗留有许多圆形的瘢痕。这一期,头皮缩减术仍然被采用,以节省出宝贵的毛囊用于前额秃发区的移植。 1990-1999年:Bobby Limmer大夫因发明了现代毛发移植技术而获殊荣。该技术使得毛发移植手术一次可以移植1000~3000个毛胚。供区切下的头皮皮瓣在高倍放大镜下按自然的毛囊单位(FUs)分割成移植用的毛胚,该毛胚通常含1~4个毛囊不等。

1998年:第一次正式给毛发移植大夫颁发行医执照。 2000年:2000年起,对于细胞的研究、毛发再生与构建等研究也成为该领域新的热点。 2005年:绝大多数的毛发移植患者都获得非常自然的毛发移植效果,毛发移植的人工痕迹不再容易被发现。 |
|
 |
|